热搜词:

用视频让中国非遗“活”起来,数百非遗传承人汇聚婺源

澎湃新闻获悉,从5月24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豪迈奔放的安塞腰鼓、苍劲悠远的彝族山歌、婉转缠绵的黄梅戏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木偶戏等,在有着“茶乡”与“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轮番登场,也揭幕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江西上饶市人民政府、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

在江西省婺源县婺女洲度假区举办的这一大会是国内首个“非遗传承人+多平台内容创作人”的合作交流活动,以“视界非遗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由全国各地推荐的数百位国家级与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各平台推荐的近百位优质青年创作人。

“视频是非遗最为生动、直观、有力的传播方式。它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时间的束缚,将非遗的魅力以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展现给世界。通过视频,我们可以让古老的非遗真正‘活’起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说。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上的非遗表演

如何用视频讲好非遗故事

传统非遗常面临“博物馆式”困境,而当下的一些非遗传承人通过视觉叙事与场景重构,赋予非遗以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短视频、纪录片、直播等影像媒介的崛起,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非遗传承的路径。视频媒介凭借其动态叙事、感官沉浸与传播裂变等特性,成为非遗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代际对话的核心载体。从李子柒的田园美学到抖音快手的“非遗江湖”,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精神到《国家宝藏》的戏剧化演绎,影像正以多元形态激活非遗的当代价值。以下通过典型案例解析视频媒介的非遗传播密码。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谈到,传播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和新载体,丰富多彩的非遗也为视频创作者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希望非遗传承人在有效传承的基础上,用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自己的非遗故事,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视频作品。希望视频创作者深入挖掘和阐述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意义的主题、有意思的表达、有品质的作品,把非遗传得更开、传得更远、传得更深入。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同步启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红果等六大平台共同发起的“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并公布首期入选名单。白春雨、巴·特鲁木杰等214位非遗传承人,以及南翔、果小菁等98位青年创作人入选。哺育行动将通过培养计划、政策支持及导师聘任机制,为青年创作者搭建成长通道。

“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宣布现场

导演、一级演员徐峥,李子柒非遗工作站负责人、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优秀创作者李子柒,获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

“‘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是一次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集结号,也是构建非遗传播新生态的播种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当下,视频是非遗最为生动、直观、有力的传播方式。它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时间的束缚,将非遗的魅力以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展现给世界。通过视频,我们可以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让它们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传承非遗。而青年群体又是非遗保护传承最核心的力量,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

“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的核心宗旨就是为广大青年非遗传承人和视频创作人构建一个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与传播的重要窗口,解决非遗传承人不擅长视频创作与传播,以及视频创作者缺乏非遗素材和获取资源渠道的难题,我们刚刚发布了名录,收录了2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100多位视频创作者。名录建立后,我们开始为他们赋能,平台给予流量扶持、政策支持和推广,协会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长期推进。我们还会鼓励激励优秀视频作品、创作者和非遗传承人,在未来年会上展播优秀作品,给予优秀创作者荣誉,聘请他们为非遗推广使者等。”王晓峰说。

王晓峰(左)为导演、一级演员徐峥(右)颁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推广大使”聘书

李子柒非遗工作站负责人、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优秀创作者李子柒在现场发言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为上饶市政府与婺源县政府分别颁发“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特别贡献纪念牌;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红果六大平台被授予“促进非遗视频创作传播合作伙伴”称号;江西鑫邦婺女洲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大会特别贡献表彰。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建文及上饶市委副书记、市长邱向军、中共婺源县委书记徐树斌等先后致辞发言。

“五好”非遗大集同步开集

大开幕式现场,难得一见的精彩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生动演绎传统艺术的当代活力。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与子长市联合呈现的《欢天喜地》中,安塞腰鼓的豪迈鼓点与子长唢呐的嘹亮音色交织。

延安市安塞区与子长市联合呈现的《欢天喜地》

甲路油纸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戴根盛与婺女洲艺术团联袂演绎《伞影春畴》,以伞为媒,呈现江南烟雨的匠心之美;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创新编排的《武韵峨眉》,将传统武术与现代舞台技术融合,刚柔并济;昆曲《牡丹亭·寻梦》选段与非遗滚灯表演《焱焱灯火》则分别以婉转水磨腔与流光溢彩的技艺,展现非遗的灵动与诗意。

《龙跃神州》表演

压轴节目则是沧州杂技团以千年中幡绝技《龙跃神州》,现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非遗展演,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非遗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幕式结束后,“五好”(即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非遗大集在婺女洲度假区同步开集。大集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美食、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工艺、民俗、杂技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大会还推出了“非遗打卡路线”,该路线贯穿“社火广场”“傩舞广场”“非遗食光里”“百艺匠心坊”“茗萃雅赏街”“鱼纹广场”六大活态展演区。

开幕式非遗表演

开幕式非遗表演

开幕式非遗表演

社火表演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举办这一大会的婺源地处皖赣浙交界处,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极具徽州风情的文艺小镇,婺女洲内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展示着悠久灿烂的徽州文化。结合在地独特人文景观,大会精心打造非遗“五好” (注: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场景,汇集来自全国各地传统美食、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工艺、民俗、杂技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推出的“非遗打卡路线”,贯穿“社火广场”“傩舞广场”“非遗食光里”“百艺匠心坊”“茗萃雅赏街”“鱼纹广场”六大活态展演区。高台醒狮、安塞腰鼓、傩戏(过火海)、英歌舞、汪满田鱼灯、抬阁等不同地区的民间社火习俗,苍劲悠远的彝族山歌、粗犷酣畅的陕北说书、婉转缠绵的黄梅戏、吴韵清雅的苏州评弹,以及民间流行的踢花毽子、木偶戏、柔术等目不暇接的精彩绝活将在大会期间轮番登场,为创作人和游客提供多元创作内容,打造沉浸式的非遗活态场景。

在这场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正以最鲜活的方式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

5月25日,大会同时举办了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暨经验交流分享会及“数字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知名导演徐峥与相关非遗传承人就非遗在当下的传承与新媒体呈现进行了交流讨论。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将持续至5月26日,期间,还将举办非遗视频现场创作活动等系列活动,聚焦数字技术与青年力量,为非遗传承人与视频创作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汇集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播中实现“破圈生长”。

”数字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