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欧美年轻人,宁愿相信“中国什么都没做就赢了”

文 | VK 北方朔风

5 月 6 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 " 软实力 " 概念之父约瑟夫 · 奈去世。他的去世似乎有如安排好的一般,发生在了一份他绝对不想看到的世界民调公布的前一周。

5 月 12 日,被我国制裁的民主联盟基金会组织和 Nira Data 公布了 2025 年的所谓 " 民主感知指数 "。该指数调查了全球超 100 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评价,也就是在这一次的调查里,中国第一次以 16%:-5% 的成绩,在此调查中评价超越了美国,而且,这一次的超越也并不只是体现在某些很流行的言论里所说的 " 动物朋友 " 上,而是除了少数几个反左翼急先锋国家(比如东欧)和美国非西欧传统盟友(日韩五眼之类)之外的全面反超。

红色为中国更为受欢迎,青绿为美国

这次报告的结论颠覆了美国媒体的传统认知。于是乎,美国自由派媒体诸如 Politico 等,直接迅速地把锅甩给了特朗普和其政府的摇摆不定和小丑行径。但是,虽然这样的归因可以解释美国近年来欢迎度的跌停(从 2024 年的净支持率 22% 下跌到今年的 -5%),却并没有也无法解释我国欢迎度的大幅上涨。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西方媒体想要寻找这背后的原因。《经济学人》和《The Conversation》把矛头直指到了在一个多月前刚刚来到了中国直播的美国网红 " 甲亢哥 "IShowSpeed,《经济学人》更在文章里痛心疾首的斥责他 " 为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中国那些沉闷乏味的宣传 "。

诚然,从 2025 年伊始到现在,中国在欧美社交媒体上的风评似乎在迅速从之前的负面刻板印象中扭转,从 " 小红书难民 " 到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再到甲亢哥的到来确实促进了一大批欧美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焕然一新,但是改变了中国的软实力的,却并不仅仅是甲亢哥和 " 小红书难民 "。这个根本原因,借用甲亢哥本人的一句话,应该是 " 中国真的是在未来!",也就是,给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一个不同的,可以看到的,由科技普惠带来的全新生活模式主导的,更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英年早逝的英国左翼政治哲学家马克 - 费舍尔在他未能完成的 " 酸性共产主义 " 的理论里提到了 " 幽灵学 " 这个概念。费舍尔的 " 幽灵学 ",指的是在当下的环境里,欧美的年轻人失去了想象未来的能力,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未来已经被取消了。

费舍尔指出,当下普遍对未来的想象是基于赛博朋克之上,但是赛博朋克本身确实 70-80 年代日本对未来的想象产生的 " 复古产物 "。费舍尔认为,之所以欧美会 " 回顾 " 前一个时代对未来的想象,是因为欧美社会已经 " 病 " 了,它染上了名为 " 怀旧 " 的病,而这个病的症状就是病态性的无力想象未来。

同样的病症不止发生在文化产业里,也发生在欧美当下的的政治讨论里。美国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似乎都陷入了一个无法想象未来的怪圈,而这样的 " 复古 " 在 2024 选举年则展现的淋漓尽致。保守派一方在 2024 年创造出了 "Tradwife" 一词,含义大概是鼓励保守派女性在当下的环境里去 Cosplay 生活在美国 5-60 年代所谓的黄金时代的 " 传统家庭主妇 ",同时也鼓励年轻男性以这样的择偶标准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在这个热点的鼓动下,美国保守派年轻女网红举家齐上阵,纷纷在 TikTok 等平台里秀出自己的 "Tradwife" 生活,视频里的她们,从服装到家庭装修甚至再到口音都一并大后退,视频内容不是抱着自己的 3 个孩子就是 " 给丈夫做晚餐 ",就如同保守派抨击的物价飞涨,非法移民,犯罪率飙升等问题都毫不存在,美国真的又一次回到了二战后经济飞速增长的年代一样。

而对于民主党自由派支持者们,2024 年则是如同回到了 2008。他们的热点话题,在卡马拉 - 哈里斯接手拜登辩论大败亏输的烂摊子之后,转到了和当年奥巴马和希拉里一样的 " 明星 " 策略,和 24 年夏天新专《brat》备受好评的英国歌手 Charli XCX 一起,炒红到了所谓的 " 卡马拉就是 brat" 的娱乐议题上。

一瞬间,X 上的音乐讨论和自由派圈子都离题甚远,开始了复读模式。哈里斯的竞选团队也乐于其成,不仅把自己竞选团队的 X 账号改成了《brat》主题,还让从老到青民主党几乎所有成员全员出击在自己的各个社交媒体账号上复读 "Kamala is brat"。

事后来看,这样的洗脑宣传不但没有能帮到哈里斯赢得选举,还让人回忆起了 2016 年麦当娜和希拉里一起制作的备受指责 " 尴尬 " 的洗脑宣传(图右)。民主党和保守派一样,也卡在了一个无法展望未来,而只能 " 怀旧 " 的怪圈中。

而无论是特朗普或是拜登,两位总统所象征的政治符号,也都带有十分典型的怀旧主义印象。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开始的口号 MAGA,是来自于里根,特朗普试图把自己塑造成类似里根的形象,来赢得保守派对那个年代的幻想与回忆;拜登则是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冷战时代那些体面的政客,在俄乌的外交问题上,也试图把自己的政策包装成是冷战时代的外交大博弈。

第二个任期的特朗普,则被赋予了更多复杂的怀旧回忆,除了里根之外,塔夫脱,麦金莱,门罗等更早的美国政治人物幻影,也在特朗普的身上显现。这种意向的重叠,既是总统团队的政策所致,同样也是美国选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选民的选择。他们渴望不一样的东西,却不敢相信新的东西,所以只能从过去的历史之中,寻找和现状不同的幻影。

这就是欧美年轻一代的困局。如马克 · 费舍在他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中所言," 想象世界的终结比想象资本主义的终结更容易 "。他们放眼望去,未来似乎只有赛博朋克 " 在高科技社会里的底层中生活 " 这一种答案,而放眼政治家们给他们开的空头支票,从左(欧美 " 真左派 " 也大多在怀旧着上个世纪红色浪潮此起彼伏的时代而不是展望未来)至右,从进步到保守似乎也只有 " 回到过去 " 这一个答案,对于他们来说,前不见通路,后已无归途。

由此,不难看出为什么中国会吸引欧美年轻人的关注。他们在小红书上,在甲亢哥的直播里,在各路网红的视频里看到了穿越大楼的轻轨,江边城市的夜景,飞上天空的汽车,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一种他们想象之外却有可能达成的未来。

这便是笔者之前所说的中国软实力提高的根本原因。而这个根本原因有两大支柱,一是中国对科技层面上的持续不断的投入和保证科技成果能够落地并且普及到人们生活中来,而更重要的则是制度上确保并且持续不断的推行社会主义惠民政策。如果没有后者,那么前者的所有科技进步,在欧美年轻人看来也只不过是证实了他们对未来赛博朋克 " 高科技低生活 " 的 " 复古幻想 " 罢了。

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中国有全球最多的高铁里程,而且还是相比较之下能够付得起的高铁票价;重要的不仅仅是小红书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更新迅速便捷,还有和中国年轻一代交流发现的中国真实的生活状态;重要的也不仅仅是重庆江边的霓虹灯和高楼大厦,也更是在高楼大厦旁边烟火气缭绕人头攒动的牛油火锅。这一切都在向他们诉说着一个生活质量可以随着科技发展变得更好的未来,于是乎,他们就自觉不自觉的更加开始对我国有了好感。

这样的软实力提升方式对于欧美来说是困惑的。不仅在传统媒体里,他们找尽了各种理由,也看不到任何一人敢于把我国软实力提升归因到社会主义上。在喜欢上了我国的欧美年轻人眼里,他们也无法理解 " 中国为什么突然就这么好了 ",于是他们创造出了 " 中国什么都不做就赢了 " 的梗图四处传播,因为在他们眼里比起 " 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到了这里 ",他们似乎更能接受 " 中国什么都没做 " 这个并没有质疑资本主义的回答。

这对我国的宣传是机遇也是挑战。世界,尤其是世界年轻人已经看到了中国,是时候让他们看到中国当下就 " 生活在未来 " 的原因,和社会主义中国真正的未来了。

" 制度自信 " 的宣传不只限于在国内树立起来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在之后也会自信地向世界宣布 "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需要你去怀念过去或者从过去找对未来的想象,并且我们的制度,可以让想象资本主义终结变得比想象世界终结更加容易 "。我们不仅要敢于向外界展示我们的科技和生活进步,也应该构筑一个我们想象中不同于赛博朋克或者其他欧美想象里的未来的模板。

赛博朋克这个反乌托邦的想象,很大程度来自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对技术悲观的想象。而同样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开源文化也借此建立,早期建立开源文化的技术人员无疑对技术的未来有美好的想象,希望开源文化可以一定程度超越资本主义的现实,但是现实发展总归有一点区别,开源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大厂的垄断延伸,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甚至很多都放弃了开源。

这并非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他们希望通过垄断的方式,靠人工智能获取超额的利润,就像是赛博朋克小说中那些垄断巨企一样。而中国的开源大模型并没有遵循这种赛博朋克想象。中国的开源模型,更希望大语言模型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给所有人带来便利,这也是海外大量人群支持 deepseek 的重要原因,它的开放,给了人们更多美好想象的空间,人们有理由想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欧美左翼对于硅谷部分技术右翼的批评,有一个常见的影射史学内容,那就是把他们比作当年欧洲的未来主义者,通过部分未来主义者后来选择支持墨索里尼,试图暗示他们都是法西斯主义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确实带来了思想的激荡,而以未来主义者为代表的这些人的美好想象,确实也给人类的社会增加了更多的色彩。

而如今,欧美国家的许多人,已经丧失了这样的想象力,面对新技术的出现,不是选择悲观看待,就是和那些狂热的科技博主一起共振,成为科技垄断巨头的义务宣传员。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技术反乌托邦的出现,但正因为此,我们需要想象力,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力。我们只有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对过去的重复,才能有机会面对未来的问题。而这,就是中国能为世界提供的东西,一种与回味过去不一样的,一种敢于构想和曾经不一样的美好未来的想象力。

所以,说是宣传,但这绝不仅仅就是个宣传问题。只想着怎么宣传最后就成了印度赢学,像印度人在印巴空战后正在做的那样,制作了宣传海报和各种图表,把 X、ins 等社交平台上的发言当证据修改维基词条,再用维基词条当证据佐证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这样的宣传确实厉害,但对改变现实有什么用呢?

我们自己深知,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在很多方面离建成公平正义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距离。一方面,很多缺陷和过去遗留问题的解决,改革亟需进行,在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劳动价值肯定方面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全球动荡下行,后现代原子化,政治极化民粹化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从欧美到日韩到印度,世界多数地方正在被 " 赢学 " 唯心主义所笼罩。这些也不可避免的正在对国内造成影响和侵蚀。

就看看我们周围吧,随着日韩这些工业国家未来可能步欧美去工业化的后尘,中国周边未来将日益被黄赌毒,邪教迷信,黑灰产等等包围。想抵御这些,只能坚定我们自己的前进目标。

几十年来市场经济下的利益价值观如今已经到了纯粹负面效应阶段,如果不能加快变革,提倡新的社会集体实践和认同范式,那么叠加全球衰退和保守带来的冲击,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成果也很容易就会守不住。真要出现这种未来的话,那么今天那些欧美年轻人看到的如赛博重庆所展现的美好生活范本一旦不在,那历史就真的会成为 " 中国曾经什么都不做就赢了,因为什么都不做所以今天又输了 "。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了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范文南所绘的《中国 2098》系列插画,在他的画里,展现出来了他所想象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而对于我们来说,敢于想象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敢于努力去实践去实现,并且敢于宣传这个想象中的未来,也许才会是改变世界对中国看法,甚至改变世界本身的第一步。